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旧君齐衰三月。(《通典》九十,范汪议一本作“范经”,误。)

与王彪之书

  寻起居注,九月是 康皇帝
忌月,礼止云忌日不乐,都无忌月语,不审是疑不。若当疑于九月建八月,其闲当下六礼,便为至逼不复展,如此
。虽百王迭建,而典谟不易,所以镇系人心,闲邪息乱。今大晋宗祀配天,成帝疾痛,皇嗣幼冲,深惟社稷,迁于 康皇,
轨同唐虞,高义大行。天祚不永,迁嗣本位。考之先典,求之人情,咸谓主上应继成帝。(《通典》八十) ……,非即此。)

立琅邪王议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成皇帝舍胤嫡之受,而授重天伦,道崇先代。 康皇帝
祗承明命,正统既移,至尊应继 康皇帝
嗣。(《通典》八十,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皇太后令立琅邪王丕,太常臣夷等五人议。)

李阐

阐字弘
祀,应在明堂之先。汉、魏北郊,亦皆亲奉,晋泰宁有诏,未及遵遂。咸和八年,甫得营缮,太常顾和秉议亲奉。 康皇
之世,已经遵用。宋氏因循,未遑厘革。今宜亲祠北郊,明年正月上辛祠昊天,次辛瘗后土,后辛祀明堂,御并亲
临会祠部郎何佟之议。)

丧未终不乐议

  昔舜受终文祖,义非胤尧,及放勋徂落,遏密三祀。近代 晋康帝
继成帝,于时亦不作乐。怀帝永嘉元年,惠帝丧制未终,于时何充议云,古帝王相承,虽世及有异,而轻重同礼。
总系外国。蒙昧古典而为之者。不知四臣何所援据。谓 懿敬宜称宗也。皇明建文皇帝。尊其父懿文太子。为兴宗 康皇帝。
嘉靖皇帝。尊其父兴献王。为睿宗献皇帝。皆系元武宗以后之事。则追王称宗之昉于丽元。灼然无疑。四臣所据。 …… (第 422L 页)
 谷应泰曰。世宗既兄武庙。因欲并考孝宗。则孝以无孙。反(一作及)因得子。于义为诬。称子逼武。二统嫌孝。于理亦碍。况父子至亲。岂可隔世轶代。妄相附属。比之定陶濮王。生视寝膳。死视敛含。曾有鞠养之恩。蚤定父子之分者。迥相判也。既不考孝。即考兴献。天下有无父之人乎。汉宣不皇其父。未尝不考。光武不皇其父。未尝不考。〇又曰。汤不王商癸。而周王王季。光武不王南顿。而世宗王兴献。踵事增华。礼以义起。孝子之至也。〇又曰。太庙者。承统之地。皇而不宗(一作庙)者有异。称宗者。继统之名。皇而不宗者亦殊。懿文太子。亦得为 康皇帝。
英宗斥郕王。然亦称景泰帝。不入庙则地不偪。不称宗则名不嫌。〇又曰。观德殿足矣。必欲迁近太庙。与之同门 …… (第 440H 页)
礼之林甫。善作者。不必善成。惜乎。不令张孚敬见也。〇臣谨案明史。称建文皇帝。追尊其父懿文太子。为兴宗 康皇帝。
今观谷应泰之说。有若不称宗入庙者然。甚可疑也。然懿文本是太子。设令称宗入庙。比之藩王。亦有间矣。〇臣 (第 440L 页)
  字者。表其德而冠礼时所命也。周时为盛。然皆臣子之所称。而君上则未之闻也。盖君上之字。罕有呼者。是故不若臣子之字之盛行。至汉时略有见于乘史者。亦略焉而不修矣。余故会稡以为掌故之一助。至若邃古轩辕之字玄律,玄嚣之字挚,帝舜之字都君,帝禹之字密。皆出后世之杜撰。故自汉为始。
西汉高帝刘邦字季。(此非表德之谓。直以序居第三故也。) 宣帝恂字次卿。
东汉光武帝秀字文叔。 悯帝协字伯和。
蜀汉昭烈帝备字玄德。 后主禅字公嗣。小字阿斗。
晋武帝炎字安世。 惠帝衷字正度。 怀帝炽字礼度。 悯帝业字彦旗。 元帝睿字景文。 明帝绍字道畿。 成帝衍字世根。  康帝岳
字世同。 穆帝聃字彭子。 哀帝丕字千龄。 废帝奕字延龄。 简文帝昱字道万。 孝武帝矅字昌明。 安帝德 (第 280H 页)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悯帝]
   [晋元帝]
   [晋明帝]
   [晋成帝]
   晋康帝
   [晋穆帝]
   [晋哀帝]
   [晋帝奕]
   [晋𥳑文帝]
   [晋孝武帝
 幼学尹心铉对。井傍石之自立自行。架湖石之能步能来。铜马之嘶。石牛之鸣。灾异之酷。孰甚于此。至于石虎之时。乃有石虎之变。其将乱之状。必亡之兆。灼若观火。而独且自喜。使廷绅献忭。词臣撰颂。其亡不旋踵。理所必至也。(以上晋成帝) 晋康帝
杜乂,殷浩方有倾世之名。而庾翼独不为重。谓之以此辈当束高阁。其后乂果不显。浩又见废。然则翼之鉴识 …… (第 335L 页)
 幼学权弼铨对。殷浩未起时。其父有何恃而骄豪。翼请浩为司马。浩不应。始发此言。此羡无可罪之实。而浩触忤之也。(以上 晋康帝)

(第 336H 页)
重君臣之义。又云臣为君服斩。古未尝改也。凡为天王斩。五属皆然。则高峰所谓非义服而正服者。何据而云耶。 晋康帝
为成帝杜后服期者。亦据丧服小君之服当期也。晋孝武帝宁康中褚后崩。后于帝为从嫂。博士徐藻议资父事君而敬 (第 220H 页)
同。礼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则夫属君道。妻亦后道。宜服齐衰期。于是帝制期服。然则 晋康帝
之服杜后期。其义甚明。只是 (第 220H 页)
徽宗嗣位哲宗。实神宗之子而为哲宗服重衰。高宗为钦宗亦然。此则兄弟相继。共为一世。而服则为继体之服也。 东晋康帝
为成帝杜后。过期犹素服。宋高宗为隆祐孟后。以继体之重承重服。此则为兄后及叔父之后。亦持重服也。又曰。 …… (第 248H 页)
。犹子继父。故其服必斩衰三年。而无问于其本面称属之如何。宋太宗之为太祖。徽高之为哲钦。高宗之为孟后。 晋康帝
之为杜后。岂容不服斩齐耶。然而太祖之于太宗。哲钦之于徽高。孟后之于高宗。杜后之于 (第 249H 页)
康帝。
若及哭其丧而讲行继体之服。则必以弟服侄服叔服而为之。此因传重非正体而可知其然。又因不绝当绝之旁期而可 (第 249H 页)
。孝之至者耶。又曰太庙者。承统之地。皇而不庙者有异。称宗者。继统之名。皇而不宗者亦殊。懿文太子亦得为 康皇帝。
英宗斥郕王。然亦称景泰帝。不入庙则地不偪。不称宗则名不嫌。亲近则尊。亲尽则祧。辟之遥除之官。追赠之号 …… (第 353H 页)
六宗。自唐以来泛称宗。此谬礼也。以皇王大号。辟之遥除之官。虽有其名。而不入庙者。经无其文矣。懿文之为 康皇。
悼考之为皇考。定陶之为共皇。皆礼之失也。有父子之统而无帝王之统者。舜之不王瞽瞍。禹之不王鲧。汤之不王 (第 353H 页)
 朱子曰礼家先儒之说。兄弟传国者。以其相为君臣。便同父子。各为一世。此为礼之正法。若今日见行庙制则兄弟相继者。共为一世。礼之末失也。○按(高峰下同)礼家以兄弟传国。便同父子。则其服固斩衰。以类而推。则为兄后服。固齐衰三年。而兄后之为之也。亦齐衰三年矣。后世兄弟相继。虽不各为一世。而皆持继体之重服。不以兄弟之本服为之服也。宋太宗上继太祖。兄弟相及。虽行易月之制。实服斩衰三年。徽宗嗣位。哲宗实神考之世。为哲

宗服重衰。高宗为钦宗持斩衰三年之服。此则兄弟相继。共为一世。而服则为继体之服也。 东晋康帝
为成帝杜皇后过期。素服如旧。宋高宗为隆祐孟皇后。以继体之重。承重服。此则为兄后及叔父之后。亦持重服也 (第 234H 页)
自取逆境。如穷人无所归也。臣闻 明朝 英宗皇帝。以吴与弼老病。不堪供职之恳。听许其归。为青史之美事。 东晋康帝。
不许蔡谟力辞之请。至于阅岁后之论者。不以谟之不就为罪。而讥晋室之无章。两朝治乱。于此可见。臣非敢以古 (第 264L 页)